Edward Gregson:The Sword and the Crown

The Sword and the Crown / Edward Gregson

作者:bones

本作作曲家 葛瑞森(Edward Gregson)出生於1945年,以主修鋼琴及作曲畢業於皇家音樂學院(Royal College of Music)。除以專業作曲家的身分活躍外,也曾擔任以室內管樂團聞名、位於曼徹斯特的皇家北方音樂學院(Royal Northern College of Music)院長一職。葛瑞森的創作範圍相當廣泛,包含管弦、室內樂、管樂、銅管樂等古典領域;但也替電影、舞台劇和電視劇等譜寫配樂。

《劍與王冠》完成於1991年,為葛瑞森受英國皇家空軍委託之作。於該年皇家空軍四支樂團的例行聯合音樂季上,以超過兩百人的四樂團聯合巨型編制首次公演。但儘管頗受好評,樂譜仍因要重新改訂為一般樂團編制而延宕了一段時日;遲至1993年才正式出版,並補充了演出細節及代用樂器等詳細指示。雖說作品為受皇家空軍委託,不過內容卻為沿用葛瑞森為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創作的一系列莎翁歷史劇配樂。取用了1988年完成、描述從英王亨利五世之死至理查三世之死的《金雀花王朝三部曲》,以及1991年完成的《亨利四世》之配樂。作品背景橫跨十五世紀,並包括了英法百年戰爭與隨後的玫瑰戰爭等英格蘭歷史上的重要事件。

十四世紀前葉,英格蘭王室尚為名義上臣屬於法蘭西王國的藩侯。但由於仍在歐陸盤據領土,加上在法蘭德斯的羊毛貿易上與法蘭西處於競爭狀態,因此逐漸受到法蘭西視為欲除之後快的眼中釘。而1337年發生的法蘭西王位繼承危機,更讓英格蘭王室獲得了攫取王位、主客易位的名義,因此一舉引發了雙方長達百年以上的軍事對抗。在亨利四世時期,由於乃是廢黜前任國王理查二世、自行加冕,因此始終著重於平息國內貴族的反抗,並無餘力放眼歐陸。但其子亨利五世即位後,隨即重燃戰火,以他在軍事與權謀上的才華重挫法蘭西,幾乎完成一統大業。只是在其因病猝逝後,個性溫和近乎懦弱的繼承人亨利六世未能守成,不僅失去在歐陸佔有的領土,更在其任內以敗北結束了百年戰爭。

由於亨利六世在治事上的軟弱,加上他的精神病發無法視事,遂讓藉由戰事重獲權位、且同有金雀花王室血統的約克家族燃起野心、有意取而代之。但此舉也受到當政的蘭卡斯特家族極力反擊,雙方在英法戰爭未息前,便已在國內展開了稱為「玫瑰戰爭」的血腥內戰。三十餘年的內戰下來不僅王位數度易手,也幾乎讓原先勢力強大的眾家貴族消亡殆盡;直至蘭卡斯特家族的新領導人亨利七世與約克家族的伊莉莎白公主聯姻,才正式為內戰劃下了句點。

而在本作當中,葛瑞森便有意透過標題所述的「劍與王冠」,題點出從百年戰爭至玫瑰戰爭為止,這段英格蘭王室成員競逐象徵軍事武力的「劍」與代表權力謀略的「王冠」、此間充斥刀劍、權謀與鮮血的動盪歷史。

在演出編制上,本作排除了管樂團固定使用的薩克管群,但加入直笛(Record)、蘆哨(Rauschpfeife)等樂團鮮少使用的古樂器;此外也使用了人聲合唱、舞台下演奏(off stage)、離位演奏、雙定音鼓組等方式來強化音響效果,於弱音器的使用上也相當頻繁,在某個層面上可以說是相當具有音響實驗色彩的作品。1996年,葛瑞森也完成了本作的續作《列王出陣(The Kings Go Forth)》,並於其後推出了前後兩作的統整版《帝王世紀(The Age of Kings)》,但僅為銅管樂團版本。

在演奏上,全曲分成了三個不間斷的樂章,並於出版時各自附上了對應的標題。

第一樂章〈永恆的安魂曲-行進曲(Requiem aeternam)〉
取自《金雀花王朝三部曲》當中的《亨利六世》部份。長於戎馬的前任國王亨利五世僅在位短短九年,卻在戰事中屢挫法軍,幾乎完成了征服法蘭西的霸業。但在功業屆成前夕,亨利卻染上傷寒,客死於戰地。樂曲便以仿葛利果聖歌、沉重哀傷的曲調,敘述著在西敏寺舉行的亨利五世之喪禮。面對國王的驟逝,讓攝政王貝德福公爵不禁感嘆英格蘭竟失去了如此一位前所未有的偉大君王,也為個性懦弱的新王亨利六世感到擔憂。

趁著英格蘭新喪之際,法軍也展開了一系列的反攻。在陸續接獲前線失利的軍情後,遂讓貝德福公爵決定親自領軍再征沙場;曲調也隨之揚起象徵公爵決心、短暫而凜然的主題,並再度轉入以擊樂主導、充滿緊張不安氣息的進軍曲調。只是六八拍節奏引領而出的法軍行進曲主題,卻打亂、甚至進而壓過了英軍旋律的風采;描繪出農村少女貞德‧達克(Jeanne d’Arc)率領法軍收復領土、將英格蘭人趕出歐陸的景象。過去由舊王亨利五世建立起的勛業,至此正式煙消雲散;英格蘭亦步入了從歐陸爭雄的恢弘,轉向國內儲位政爭再起的不安命運。

當樂章開頭的安魂曲旋律再次響起,象徵著另一位同樣擁有金雀花王室血統的約克公爵理查,因在法國立下戰功凱旋歸來而重獲爵位、跨入權力競逐之列;曲調亦逐步發展成更為堂皇的凱旋號角曲作結,宛若宣示身為金雀花家族正式一員的驕傲。但也隱約暗示位極人臣的約克公爵,因其後不滿於亨利六世的闇弱,逐漸興起爭奪王位的野心;進而埋下日後約克與蘭卡斯特兩大王室家族掀起「玫瑰戰爭」、相互爭奪國王寶座的伏筆。

第二樂章〈在威爾斯宮廷(At the Welsh Court)〉
將時間點回溯至亨利五世之父-亨利四世的年代,敘述厭憎亨利四世的馬奇伯爵在威爾斯掀起反旗。而僅曉威爾斯語的伯爵夫人,在丈夫出戰臨前,透過小姑作為翻譯,以歌詠般的言詞訴說著自己的心境。樂章中使用帶有哀傷氣息的民謠曲風,以風鈴與中音長笛娓娓引出夫人的感嘆。但穿插其間、隱約出現的號角聲卻也顯露戰雲密佈,更大的動亂即將到來。

第三樂章〈戰爭音樂與讚歌(Battle Music and Hymn)〉
以激烈的打擊樂和狂放的號角聲,帶出了亨利四世親自領兵與叛軍激烈交鋒的戰爭場面,即使透過音樂,亦能感受到戰爭場面的激情。但初戰便告捷的國王並未因此滿足,反倒向兩位王子與將領們宣告他將戰至徹底殲滅敵軍、掌握最後勝利為止。音樂也隨之自短暫的冷靜內斂再度高揚,轉為頌揚勝利的光輝讚歌。

本站所有文字均由作者授權刊登於本站,如要引用,請註明作者及來源。如引用於音樂會節目單,請於演出結束後一星期內將節目單上有註明來源之照片或電子檔郵寄至本站:lharmonie.tw@gmail.com

Facebook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