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之外】專訪指揮 Douglas Bostock
3/9於新竹舉行的音樂會,是由清大音樂系管樂團指揮鄭哲男教授、伊藤康英以及道格拉斯·伯斯托克(Douglas Bostock)共同策劃,由清華大學音樂系管樂團及日本洗足音樂大學綠領巾管樂團共同演出,分別由兩位指揮大師:伊藤康英以及伯斯托克分別指揮上下半場。
在清華大學音樂系管樂團指揮鄭哲男老師的介紹下,聽寫編輯們訪談了本次音樂會的其中一位指揮道格拉斯·伯斯托克(Douglas Bostock),請他就本次音樂會由他擔綱指揮的部分分享他的看法。
道格拉斯.伯斯托克(Douglas Bostock)小檔案
英國指揮道格拉斯·伯斯托克現任瑞士阿爾高爾交響樂團(Aargauer Symphonie Orchester)首席指揮,
曾任日本知名職業管樂團東京佼成管樂團的指揮(2000~2006),
除了指揮家的工作外,也在日本洗足音樂大學擔任客座教授。
伯斯托克曾與不同的樂團灌錄超過100張唱片,也多次來台指揮音樂會並開設指揮大師班。
去年於新竹指揮演出英國作曲家Edward Gregson的《劍與王冠》(The Sword and The Crown),
是他私下譽為「指揮演出該作品以來,最精彩的一次」。
官方網站:http://www.douglasbostock.net/
經典作品再演繹
Bostock表示,這場音樂會的曲目安排涉及許多因素,包含排練時程、難度、樂團程度等等;不過上下半場的曲目安排,是由鄭教授、Bostock與伊藤康英共同決定的。而兩位指揮都選擇了類似的順序結構:一首序曲加一首相對輕鬆的作品,最後則是相對厚重的主菜。就Bostock指揮的半場,首先登場的是管樂團經典作品:呂德的《亞美尼亞舞曲》第一章 ,以及葛人傑的《小孩進行曲》越過遠方的山丘。
之所以選擇呂德以及葛人傑的作品,Bostock背後有相當深刻的考量:
「我對當今管樂團演出所謂經典作品的心態有點警惕(wary)。如果一首作品被演出太多次,那可能就會有人覺得,那我們就不要演了,然後就沒人演這些作品了。但是同樣是經典作品,交響樂團不會因為貝多芬或誰的作品很多人演過,然後就不放在演出計畫裡面。」
亞美尼亞舞曲第一部是美國管樂作曲家呂德的作品,也可說是當今被演出次數最多的管樂團作品之一。對Bostock來說,亞美尼亞舞曲的經典,在於他是個在短短的10分多鐘之內,包含了大部分作品吸引人的必要元素。優美的旋律與音樂結構、活潑多樣的節奏變化、壯麗的開頭、爽度滿點的結尾,還有作曲手法上揉合民俗音樂元素的種種巧思…..;同時考驗指揮與樂團對不同屬性音樂片段的處理以及詮釋。
「亞美尼亞舞曲可以說是管樂團的名片」,一個樂團的性格如何,一演便知。也因為這首曲子的經典程度,Bostock與其他兩位指揮達成共識,在整個排練行程中,要讓台日兩個素昧平生的學生樂團彼此磨合,還得從這首大家都知道的亞美尼亞舞曲開始。
另外一首經典是澳洲作曲家葛人傑的作品小朋友進行曲。
「所有的管樂團都不應該迴避葛人傑的作品,雖然這說其實有點誇大」,但是Bostock認為他的音樂就是當代管樂團音樂(響)的骨幹(classic backbone reportoire),可以類比莫札特在古典音樂中的地位。如果一個管樂團迴避葛人傑,就像交響樂團不演莫札特跟貝多芬的作品。Bostock在規劃主菜跟序曲中間的曲目時,首先考量的便是葛人傑的作品。同時葛人傑作品也是訓練樂團對音響(sound)敏銳度的好選擇。當代的作曲家在管樂團音響的設計上當然也有許多優秀的作品,但是都沒有葛人傑來的純粹(pure)。這場音樂會會選擇小朋友進行曲是因為他相對簡單,對觀眾的聆聽來說相對輕鬆,但不表示這對樂團在演奏技巧上沒有挑戰性。
管樂作品中的民謠素材詮釋
整場音樂會下來,上半場的綠袖子變奏曲取材自是英國民謠;煌夜採用了日本祭典中的傳統音樂、作為榮耀頌的創作緣由,伊藤為了凸顯日本基督徒為了躲避政治迫害的歷史,也將天主教聖歌與日本祭典音樂在作品中巧妙的融合。下半場的亞美尼亞舞曲不用說,全部都是出自亞美尼亞地區的傳統曲調,小朋友進行曲的曲調雖然是由葛人傑原創,但與他其他的作品對照,旋律顯然還是有受許多英國民謠曲風的影響。
「樂句的劃分(phrasing)來自歌詞(word),如果你不知道歌詞,就無法帶出正確的樂句」。
Bostock表示,當在處理像亞美尼亞舞曲這樣帶有民謠素材的作品,理解原始的民謠或是跳舞風格等這種背景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素材是來自歌曲,也必須要理解對歌詞或意義。來自舞曲的素材也是。Bostock過去指揮亞美尼亞58拍的段落時,也曾去找原始的舞步,研究速度、舞者腳步的律動等等。如果作曲家的素材是有所本的東西,指揮就必須去理解關於這些素材的全部。像是林肯郡花束或是殖民地之歌,Bostock知道這些素材背後所有的來源跟故事。
此外,也不只是民謠的作品需要詳實的背景研究。打個比方,伊藤康英的榮耀頌。裡面許多的音樂設計是在敘述一個實際的場景:比如說一些急速的下行音群實際是在描述一些絞刑(他比了一個上吊的手勢)。如果不了解音樂創作的背景,在詮釋一些段落時,作曲家想透過音樂表達的東西便會大打折扣。不過小朋友進行曲因為是葛人傑自創的民謠風旋律,原始素材的考證在音樂的詮釋上就沒有那麼關鍵。
宇宙之音是這場音樂會中的例外,史帕克是個相當優秀的作曲家,宇宙之音的創作完全來自他對宇宙的想像。Bostock表示,作為一個專業的指揮,演出一首曲子之前研究總譜,或是由作曲家撰寫的介紹當然是基本功;但是就宇宙之音的狀況,就算對創作背景一無所知,Bostock仍然會做出差不多的詮釋。因為全部的東西都寫在譜上,跟前述的民謠風作品是相當不同的狀況。
管樂團的當代意義
訪談的最後,我們請Bostock分享他對管樂團在古典音樂發展與推廣的看法。
「管樂團在當代有兩層意義,第一個是音樂教育,第二個是關於觀眾發展。」
Bostock表示,管樂團只是他指揮生涯中的一小部分。除了在東京佼成的六年,他指揮的音樂會仍然是以交響樂團為多。即便如此,他認為在音樂教育的部分,管樂團學生其實比起弦樂更有機會演奏到高難度的音樂作品,累積自己的演奏實力,以及在樂團中的演奏經驗。而觀眾的部分,管樂團應該可以在古典音樂生活當中扮演更廣泛的角色。一個喜歡管樂團的觀眾,通常也會喜歡交響樂的作品,但是反過來卻不一定。很多交響樂的聽眾認為管樂團就是學生等級的東西,但是管樂團實際上是能夠帶給聽眾相當精緻的演出體驗。是以,管樂團以及指揮應該更謹慎的選擇他們的演出曲目,透過曲目讓聽眾及樂團對音樂的類型有更廣泛的認識,透過演出對音樂的內容有更深入的體驗。
Bostock 2014年在日本指揮過一場音樂會,由大阪市音樂團&京都市交響樂團聯合演出,半場管樂團的曲目,半場交響樂團的曲目,最後用雷史畢基的羅馬之松作為結尾,其用意就是透過這樣的聯合演出,拓展樂團以及觀眾對不同編制音樂的認識。
「古典音樂的推展應該更加整合,我心目中最好的聽眾,是可以今天聽完歌劇,下一次選擇管樂團的節目,後天可以去弦樂四重奏」。管樂團應該要在人們的音樂生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音樂會訊息
管樂狂潮 Ⅲ 民謠之舞 宇宙之音
日期:2018/3/09
時間:19:30
地點:新竹市文化局演藝廳
演出曲目
I. ITO Yasuhide : Festal Ballade, for Band
伊藤康英《煌夜–祭典的幻想》
II. ITO Yasuhide : Fantasia on Greensleeves
伊藤康英《綠袖子主題幻想曲》
III. ITO Yasuhide :“Gloriosa”Symphonic Poem for Band
伊藤康英《榮耀頌》交響詩
IV. Alfred Reed : Armenian Dances PartⅠ
阿弗列德.呂德 –《亞美尼亞舞曲》第一章
V. Percy Aldridge Grainger : Children’s March “Over the Hills and Far Away”
帕西.奧爾德里奇.葛人傑 –《小孩進行曲》越過遠方的山丘
VI. Philip Sparke : Music of the Spheres
菲利浦.史帕克 –《宇宙之音》
Facebook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