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樂.穿越》米特創團五週年音樂會
地點:國家音樂廳
演出: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 須川展也
本次音樂會為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五週年音樂會,並且邀請須川展也獨奏。須川老師是著名的薩克斯風,擔任日本東京佼成管樂團近 30 年的薩克斯風首席;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則由十二位留學歸國的青年演奏家組成,是台灣少數活躍的薩克斯風重奏團。本次的演出陣容相當令人期待,尤其對國內古典薩克斯的愛好者而言。
在整場音樂會中,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的音準、音色與演奏技術等都有很高水準的表現,少有干擾音樂欣賞的瑕疵;唯獨低音聲部讓筆者覺得不夠漂亮,後面會再敘述。在須川展也獨奏時,米特也將伴奏的角色扮演的非常好,絲毫不喧賓奪主,與獨奏的樂句承接大多相當漂亮。略嫌美中不足的是部分團員與須川老師對唱時稍微放不開,或者沒有考慮到獨奏者在高音域較量的音色而在對位時做音量的補償,有那麼一點點太過小心了。須川展也的演奏功力則不需要筆者贅言,從細膩到華麗無一處不精彩,又一氣呵成不帶斧鑿痕跡,相當過癮。雖然下面有些雞蛋挑骨頭之處,但整場音樂會是讓筆者相當享受的。
音樂會曲目如下:
上半場
A Night on Bald Mountain 荒山之夜 / Modest Mussorgsky 摩德士特.穆梭斯基
<Birds> II. Seagull <鳥> 第二樂章:海鷗 / 真島俊夫
Concerto for Alto Saxophone 中音薩克斯風協奏曲 / Henri Tomasi 亨利.托瑪西
下半場
恆春古城-瑯嶠之憶 / 周宣宏 (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Gabriel’s Oboe 賈布里耶的雙簧管 / Ennio Morricone 顏尼歐.莫利柯奈
Cinnamon Concerto 肉桂協奏曲 / Martin Ellerby 馬丁.艾勒比
開場的荒山之夜是所有曲目中表現較為平淡的一首。樂團和聲的音色非常溫潤,尤其 soprano 高音的細膩相當醉人。美則美矣,張力就沒有做足了:高音的亮度和低音的深沉 (這首還用上了 bass saxophone!) 並不足以拉出應有的空間感,演奏的語法 (articulation) 也略嫌溫吞,沒有辦法給出強勢的節奏感。到尾聲處似乎因為吹奏過於壓抑,甚至一度讓一開始很漂亮的音準產生危險。音樂會的開場給了筆者麼著石頭過河的印象,幸虧接下來獨奏上台之後樂團立即像覺醒了一般,在接下來的演出中都有良好的力度表現。
由須川展也擔綱獨奏的第二首與第三首曲目展現了很不同的風格:海鷗相當浪漫,充滿了長線條的歌唱;托瑪西的協奏曲較為現代,華麗而相當具有節奏感。前者無論是獨奏或是伴奏都把音樂唱得很足,相較於開場的荒山之夜,音樂廳的似乎在此刻活了起來,在觀眾席很能夠感受到演出者滿溢的情感;薩克斯風重奏團奏出了與原本的管樂版截然不同的音響,是很美妙的演出。後者華麗的音符中須川老師展現出精湛的技法,而伴奏流暢不含糊的快速音群也不遑多讓;美中不足的是佔伴奏眾數的 baritone 聲部 (四位) 並沒有展現出應有的份量,不夠清晰的語法和一致性不佳消磨了彼此的力量。
下半場的恆春古城-瑯嶠之憶為米特委託創作,由須川展也指揮。瑯嶠為恆春古名,是排灣語 longkiauw (蘭花) 的閩南語音譯 (lông-kiau)。全曲有三個樂章:八寶公主、古城意象與思想起。樂曲介紹中指出作品描寫八寶公主的傳說故事、恆春古城經歷的歷史與紛亂等。就筆者聽來音樂比較少有峰迴路轉的故事性與戲劇性,但卻帶出了別緻的氛圍,比起敘事更像是一種在片刻間發自內心的感受,但是不太能夠確定這樣的印象有多少成份來自於須川較為平鋪直敘的詮釋方式。很期待日後能夠聽到這首作品更為成熟的演出。
Gabriel’s Oboe 應該是整場音樂會最為人熟知的作品了,由須川展也換上 soprano 擔任獨奏。編曲一改原來電影中的內斂,而是更加溫暖而熱情,讓 soprano 能夠盡情發揮。獨奏的大部份音符在高音域甚至超高音域 (altissimo register) 遊走,卻能游刃有餘的詮釋音樂並顧及音準音色,實在令人驚嘆!在這樣的音域與亮度下,筆者認為樂團或許可以給獨奏多一些支持,而不需要太過擔心蓋過獨奏。
節目單上最後的肉桂協奏曲,應該很能讓現場聽眾在絢麗的音符下感染到愉快的氣氛,獨奏與合奏間再度呈現出很棒的合作關係,伴奏中的獨奏片段也相當出彩。先前表現較不那麼突出的 baritone 在第一樂章給了動感十足的 walking bass,也在第三樂章須川老師的指示下做出火力展示,增添了樂團的渲染力。
時值平安夜,安可曲算是不免俗的都演奏了聖誕相關的主題,然而在氣氛輕鬆的曲目後,卻是放上了紀念 2016 年柏林聖誕市場卡車衝撞事件的作品。音樂令人動容,如此的情緒轉折也是很特別的安排。願世界和平。最後用 Amazing Grace 結束了這場雖然有一小部分不盡完美但仍相當精采、讓人興奮與陶醉的演出。
Facebook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