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管樂狂潮III 民謠之舞 宇宙之音

演出:國立清華大學音樂系管樂團、日本洗足音樂大學綠領巾合奏團/伊藤康英、 Douglas Bostock
時間:2018/03/09 19:30
地點:新竹市文化局演藝廳

本場音樂會是由國立清華大學音樂學系管樂團指揮鄭哲男副教授,邀請知名指揮Douglas Bostock,以及作曲家伊藤康英來台。同時,作曲家伊藤康英也率領了他在日本洗足音樂大學負責帶領的綠領巾合奏團,一同前來參與這場音樂盛事。其實能夠有這樣的音樂會並非偶然,早在2009年,時任新竹教育大學音樂系管樂團指揮(現已改制清華大學音樂系管樂團)的鄭哲男老師,即積極與日本洗足音樂大學接觸並邀請洗足音樂大學管樂團來台,對於新竹高等音樂教育有極大貢獻,也不難看出鄭哲男副教授積極提升學生素質與樂團合奏品質的企圖。

本次音樂會主題訂為「民謠之舞,宇宙之音」也緊扣選曲:上半場由伊藤康英親自指揮自己的作品,由本次在台灣首演的《煌夜ー祭典的幻想》開始,接著是《綠袖子主題幻想曲》,最後帶來取材自日本宗教迫害歷史與長崎民謠的《榮耀頌》;下半場則由指揮家Bostosck帶來上個世紀美國作曲家Alfred Reed的亞美尼亞舞曲第一章,20世紀初鋼琴家與作曲家Percy Aldridge Grainger的《小孩子進行曲》,最後是當代英國重要的銅管樂團作曲家Philip Sparke的《宇宙之音》。

伊藤康英作為日本產量最大、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在日本本土民謠的探究與想法可以從他三十年來的創作觀察得知,本次台灣首演的《煌夜ー祭典的幻想》可說是總結了他從年輕時的為寫而寫,到最後看似忠實還原卻極具巧思的結果。作品開頭的木管大齊奏直接的破題宣告了作品的開始,緊接著的擊樂喚起了筆者對於日本音樂最直接的印象-和太鼓,卻並不是直接的搬用樂器,而是使用了定音鼓配合不同的演奏技巧加以模仿。作品中也不時看到伊藤康英為了在「管樂團」這樣的體裁中呈現日本風味所下的苦功。2016年伊藤接受台北市立交響樂團附設管樂團邀請來台時曾在公開講座中表示,日本傳統音樂並沒有和弦的概念。因此為了進一步在管樂合奏這樣的體裁中呈現日本音樂看似簡單,實則有一定的難度。如何在捨棄和聲後透過配器、應用各樂器的聲音特質與演奏技法來呈現,還要能兼具聲音的豐富度著實是一門學問。緊接而來的《綠袖子主題幻想曲》則是相當「客製化」的作品,是專為洗足音大綠領巾合奏團的音樂會所創作;上半場最後一首的《榮耀頌》在第二樂章中更是別出心裁,使用中國笛來代替日本傳統樂器「龍笛」。

針對上半場的呈現,筆者相當喜歡卻也感到可惜。由於是作曲家親自指揮作品呈現,可以說是作曲家意志的直接展現。比如《煌夜ー祭典的幻想》整體相當精彩,張力與爆發力十足。尤其最後一段主題呈現的「睡魔祭」更是在伊藤康英的帶領下毫無保留:一群人推著鼓、吹著笛遊街,吆喝與吶喊此起彼落的畫面真實感十足。或者《榮耀頌》的第一樂章夏康舞曲在作曲家本人的帶領下,清楚的呈現了十三段變奏的各自風貌,也讓人不禁去想這個樂章的布局是致敬巴哈,或是致敬Gustav Holst的第一號軍樂組曲?但畢竟是「兩個樂團」的合併演出,在聲音與技術上依然聽得出一定的落差。尤其是《榮耀頌》的第一樂章,儘管當晚的呈現極大程度的展現了作曲家的意圖,卻也明白的顯示了因為排練數量有限所無法克服的默契問題:本應純粹至極致的葛利果聖歌段落句首零落,在人聲後呼應的器樂演奏句首也感受不到流暢。

下半場,Bostock展現了他作為專業指揮家的風範,烹小鮮一般的輕鬆駕馭樂團,呈現了相當不錯的聲響平衡。對於《亞美尼亞舞曲》這一個上個世紀的經典,Bostock在音樂會前的訪談表示這是一個經典如貝多芬一樣的作品。Bostock也不負這個經典作品精巧的處理,尤其在最後一段《去吧,去吧》在速度上也重新設計,鋪陳了精彩而完美的高潮,兼顧了亞美尼亞傳統民謠的流暢與美。可惜,樂團的表現卻並非無瑕,同樣的默契與流動問題依舊,使得許多處細節未達完美,徒留了一個帶著瑕疵的優秀詮釋。而《小孩子進行曲》則是本次音樂會中筆者最不滿意的一個作品。首先,由於本次音樂會的性質與目的,樂團的雙倍編成可以說間接的使《小孩子進行曲》的鋪陳與層次被抵銷。其次,音樂會中並未演繹曲中需要人聲歌唱這一部分。雖然在譜上這一部分被列為選擇演奏(option part),並不是強制性的,但筆者以為正因有人聲部分加入,才更顯這個作品的豐富有趣。最後的《宇宙之音》作為當晚的壓軸,也最難掌握。開頭的法國號獨奏也許因為前面的作品體力消耗太大而並未真正令人滿意,並且擊樂在聲響上未能達到筆者所期待的表現與色彩。尤其,筆者實在認為鍵盤樂器所選用的琴槌實在太軟,使得許多與木管聲部同時演奏的樂段在色彩上減損不少。不過,整體表現依然相當出色,尤其呼應主題的宇宙之聲(MUSIC OF THE SPHERES)和和諧(HARMONIA)兩個段落,在指揮的帶領下樂團送出了溫暖、厚實的聲響,相當感人。

整體來說這是一場相當難得的音樂會。不論是樂團編成、選曲、指揮,都可以看到鄭哲男副教授的用心與苦思。這不是一次放煙火式的節慶與同樂會,而是紮實的讓兩校的學生彼此磨合學習。若單純的將本次音樂會定位成兩校交流音樂會,筆者以為這是成立的。卻也因此更希望兩校能共同呈現超越交流音樂會水準的結果。不得不說這是一個相對較為嚴苛的要求與希望,畢竟在極短的時間內可以有這樣的成果,可見團員們是下了多少苦心在練習,但音樂會結果畢竟是現實的,許多細節依然無法瞞過聽眾。筆者期待日後鄭哲男副教授能繼續耕耘,替台灣音樂人才養成與資訊的介紹打開一扇不同的窗口,帶來不一樣的風貌與氣象。

全文首刊於 表演藝術評論台 交流與超越《管樂狂潮Ⅲ——民謠之舞 宇宙之音》

本站所有文字均由作者授權刊登於本站,如要引用,請註明作者及來源。lharmonie.tw@gmail.com

Facebook Comments